時間:2025-09-24 10:52:24
在百米高空,與臺風搶時間,將重達百余噸的風機葉片在陡峭山巔實現毫米級精準對接。
近日,湖南建投四建集團新能源分公司承建的宜章冬瓜嶺風電場二期項目,克服多重困難,成功完成首臺風機吊裝。
開路:十八彎山道運“巨無霸”
山地風電項目,風機葉片、塔筒等大部件運輸是首道難關。項目團隊逢山開路,聯合各參建單位對原有險峻山道進行多次聯合勘測、系統性拓寬與加固。為減少社會交通影響,團隊科學籌劃、錯峰運輸,全體人員每日黎明前即完成車輛檢查與預熱,天光微亮,即刻啟程。
項目負責人曾志純強調:“風機設備造價昂貴,運輸過程不容絲毫差錯。每一次避障、每一個轉彎、每一段坡道,都是需要提前勘察、精心計劃、仔細操作?!?/p>
項目團隊采用特種液壓平板車,以全程可視化指揮、分段預警的協同模式,歷經十余晝夜奮戰,最終將該機位組件安全完好送達山頂平臺。
搶天:與臺風賽跑抓“窗口”
山區氣象復雜多變,瞬時風速經常超出安全作業標準。施工期間又恰逢臺風“塔巴”過境,吊裝作業面臨極大不確定性。團隊引入專業氣象服務,設立現場監測站,對風速、能見度等關鍵參數進行24小時全天候監測與趨勢分析,最終精準鎖定臺風過后的數小時施工窗口。
“立即開始作業!”現場總指揮果斷下令,徹夜值守的作業人員迅速就位,全力搶抓這難得的施工時機。
起舞:百米高空“穿針引線”
— 現場照片 —
山頂作業平臺不到3500平米,只能采用單葉片吊裝工藝。在這有限空間內要操作大型起重設備,將重百余噸的機艙、葉片組件與塔筒法蘭盤實現毫米級對接,其難度堪比在百米高空“穿針引線”。
但在經驗豐富的指揮、操作人員與技術人員緊密協同下,通過對講系統與旗語指揮,進行精細調整,最終一次性高標準完成對接,整個過程行云流水。
“我們詳細記錄了每臺設備的站位要求、每個操作環節的技術參數,這些數據對后續吊裝具有重要指導意義。”技術負責人王朝良表示,團隊總結出的單葉片吊裝工藝操作要點和安全注意事項,以及三級復核測量、全程旁站監督、關鍵數據存檔等質量管控做法,作業區域封閉管理、每日設備檢查、專項應急演練等安全管理措施,都將作為后續作業的標準化操作規程,為項目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。
據悉,宜章冬瓜嶺風電場二期工程總裝機容量50兆瓦,布置10臺大容量風力發電機組。全容量投產后,預計年上網電量約1億千瓦時,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約5.57萬噸,相當于每年為地球多種植300萬棵樹,對優化區域能源結構、推動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
Copyright ? www.7yanyi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備案號:湘ICP備2023000650號 湘公網安備43010302000417號
公眾號